《百科全书》与启蒙运动
法国的启蒙运动,从18世纪初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到“百科全书派”登上历史舞台而达到高潮。《百科全书》的出现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启蒙运动的基本武器是所谓理性的批判精神,而其批判的主要对象则是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百科全书派”把这种批判贯彻得比他们的前辈更加彻底,他们把对宗教迷信的批判提到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高度,把对封建专制的批判提到了民主主义的高度。这种批判的主要表现在狄德罗等人的著作中,尤其是他们的《百科全书》中。他们的同时代人卡巴尼斯说得很对:《百科全书》是“反对宗教狂热和专制暴政的神圣同盟”。
第一,《百科全书》把一切都放到理性的法庭面前裁判。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喜欢说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是“理性的时代”或“哲学的世纪”。所谓理性,在这里不仅是指认识过程中与感态碰性相对应的另一个认识阶段或认识方式,而是指与宗教信仰相对立的人的全部理智能力。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的“理性”一条中指出,理性除了其他的含义之外,有两种含义是与宗教信仰相对而言的,即一是指“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一是指“人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所能够自然达到的一系列真理”。在中世纪,这种自然的光亮被宗教的黑暗统治湮没了,愚昧、迷信、偏见支配了人类精神一千年。现在,启蒙思想家们就是要用人类固有的自然的光亮——理性去启迪人类,使之从中世纪的宗教蒙昧的迷梦中醒过来。启蒙思想家都坚信这是人类精神的一场伟大革命,之所以是一场革命,就在于人们是以哲学即理性的名义去反对长期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中的一切旧传统和一直被视为神圣的权威。狄德罗等人都以饱满的热情大喊大叫要以理性的尺度去重新审查一切、衡量一切、批判一切。
《百科全书》英文版封面第二,《百科全书》是对教会统治和宗教迷信的批判。
法国是旧教的国家,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18世纪革命以前,僧侣在法国社会中与贵族并列厅闭燃为社会的特权等级。教会和教士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是最顽固最反动的力量。因此,《百科全书》在大量的词条中对教会和教士们的黑暗反动的本质和罪恶作了充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天主教会宣扬教权来自上帝和基督,神圣不可侵犯。狄德罗在“等级制”一条中对天主教会的封建教权作了历史的追溯,指出所谓教会和教皇的权力来自上帝、是耶稣基督所规定的等等鬼话是毫无根据的。他认为教权不是永恒的,“创造了它们的权力也可以消灭它们”。
狄德罗对于中世纪以来宗教迫害的暴行做了无情的揭露和痛斥。所谓宗教迫害就是“统治者本人或者让人们以他的名义对那些在宗教问题上与他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实行暴虐的压迫”。他认为,其实迫害只能使人成为不说真话的“伪君子”,而“决不能使人改变信仰。”不仅如此,迫害的结果还可能导致迫害者自己的垮台。狄德罗对教士们敌视科学、敌视理性的宗教狂热和反对社会进步的顽固的反动的嘴脸也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他说,教士就是专门以搞宗教迷信为业的人,这种人是很难服从良好的社会秩序的。《百科全书》中对基督教的许多教条、教规和仪式以及其他宗教的迷信观念都有所揭露和批判。狄德罗在有的地方甚至用毫不含糊的语言大胆地向一切宗教宣战。
第三,《百科全书》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批判。
18世纪革命前的法国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法国封建君主的权力之大几乎到了没有任何限制的地步。《百科全书》中对专制暴君的批判虽然并未处处指名道破,但其对象即法国的专制制度是不言自明的。狄德罗以最尖锐、激动的语言痛骂封建暴君说:“在所有使人类遭受折磨的可怕的人中没有比暴君更残酷的了……他把臣士看做不过是一些一钱不值的奴隶,一些低下卑贱的东西。”前期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虽然对封建专制做过批判,但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带有浓厚的扮虚贵族气息,而缺乏民主主义的倾向。在此狄德罗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他在《百科全书》中对封建专制批判的同时已经明确地把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大书特书在他们的旗帜上了。他指出,国家不是君主的私有物,而应为人民所有。但是在封建统治下,人民是无权的。他说:“公正的统治者应当倾听人民的声音,应当让人民有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政权。”民主权利是人民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人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权利,身居高位并非血统高贵,人人都有权担任国家官职。国家在本质上只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有。就这样,在启蒙运动的风起云涌的时代当中,《百科全书》用理性与批判的武器为人民的思想打开了革命的阀门,在法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长卷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佚名)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典故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qq.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