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的宗旨、方法和价值
狄德罗执笔的《百科全书》的《发刊辞》和达朗贝执笔的《百科全书》的《序言》,都详细地说明了他们编撰《百科全书》的原则、方法和目的。
狄德罗《发刊辞》中说,《百科全书》“要建立一切科学和一切技术的谱系之树,这个谱系之树表明我们知识的每一分支的起源和它们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的主干之间的联系。作为百科全书,它要尽可能地阐明人类知识的顺序和联系”。关于科学之为统一的知识体系的观念以及作家为这种统一体系之体现的百科全书的出现,是和18世纪科学发展的状态和水平分不开的。狄德罗说,在17世纪之前就曾有过一些所谓百科辞典之类的书,但是像他所要创作的这样宏伟的巨著则至今还没有,至少还没有人着手做过。就连“一旦李切学者中最有才能的学者”莱布尼茨也感到创作这样一部百科全书是困难的,虽然他曾希望人们克服这种困难。狄德罗认为,之所以有如此困难,主要就是因为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够发展,许多极重要的科学成就还没有出现。而到了18世纪汪如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在这样的条件下,使科学在其各个部门独立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某种综合和统一,就有了可能。狄德罗站在当代科学发展的水平上,最早企图以百科全书的形式把以往科学的成果作为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表现出来,这无疑是一个可贵的尝试和巨大的功绩,是代表了18世纪的时代精神的。
狄德罗强调,《百科全书》不仅仅是以往科学成果的伟大记录模陵迟和总汇,而且应当成为科学继续前进的向导。他说,在科学和技术的领域中,人们经常会有所发现,但也有很多错误,之所以要编排《百科全书》,就是为了激励有才能的人,把那些伟大人物止步的地方作为起点,去打开求知的道路,进而取得新的发现。应当说,狄德罗为《百科全书》提出的上述原则和目的是符合于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特别是关于各门科学相互联系和统一的观念,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由分门别类的分析的认识向互相联系的认识发展。关于《百科全书》中对各门科学如何分类以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的问题,狄德罗认为:“这个人类知识之树可以以许多方式来建立,或者把我们的各种不同的知识与我们心灵的不同能力联系起来,或者把它们与作为其对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在知识、科学的来源问题上,狄德罗是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的。他按照培根的意见把人类的认识能力机械地分为三种:记忆、理性、想象。他说:“理智只以三种方式,按照记忆、理性、想象三种主要的能力来推出我们的知识的。”于是他按照这三种能力把全部知识首先分为三大类:历史,是从记忆中来的;哲学,是从理性中来的;诗,是从想象中来的,然后又把各门科学都编排在这三大知识总类之下。狄德罗认为,按照人的主观能力所做的这种科学分类可以体现出人类认识历史发展的顺序。比如狄德罗曾这样解释他们为什么与培根略有不同而把理性放在想象之前:“如果我们把理性放在想象之前,在我们看来这个顺序是很有根据的,而且是符合精神活动的自然进展的。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精神在梦想进行创造以前,就已经对其所见所知的事物进行推理而开始了自己的活动。”
《百科全书》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它确实是当时各门科学知识的总汇,是由一批杰出的学者、专家写出来的当时各门科学知识的伟大记录,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科学史、技术史仍然是必要的参考书。特别要指出的是,《百科全书》中对于各种实用的工艺、技术及其工具、机械的制造、操作等等都有翔实的叙述和附图,是我们了解18世纪欧洲生产力发展的状态和水平极可贵的资料。
其次,《百科全书》对于18世纪法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种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乃至人们的穿戴服饰等无不有专门的词条加以叙述和记载,是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思想面貌的一部难得的历史文献。
《百科全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各门科学知识的总汇和社会生活各个侧面的缩影,更重要的,它是“百科全书派”手中的一种战斗的武器,或者像人们所说的,它是一部“战争机器”,一门“可怕的大炮”。狄德罗及其战友们在前后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卓有成效地使用它向封建制度展开了连续不断的进攻,从政治到经济,从哲学到宗教,从意识形态到社会生活,一切旧制度、旧传统、旧观念无不在扫荡之列,无不给以猛烈的轰击。正如恩格斯所说:“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没有把他们的批判局限于宗教信仰问题,他们把批判扩大到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科学传统或政治设施;而为了证明他们的学说可以普遍应用,他们选择了最简便的道路:在他们因以得名的巨著《百科全书》中,他们大胆地把这一学说应用于所有的知识对象。”《百科全书》是为18世纪的法国革命做思想的准备的,它的历史意义也就在这里。(陈启伟)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典故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qq.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