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个机器人,必须自己编程在哪买

只是一个机器人,必须自己编程在哪买

您是想做开发还是用来比赛?


开发的话需要找一个单片机模拟器(大概是这个名字)


比赛的话你要看比赛方是否规定机器人型号或尺寸?

威客是什么?怎么使用?

如果您还不了解威客,那么您该反省一下有多久没有关注互联网的发展了。威客模式源自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指个人的智慧、知识和专业特长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入的模式,其代表应用包括Google answer、百度知道和新浪爱问,以及雅虎知识堂、K68.cn、时间财富网等。我们希望通过介绍威客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去探讨威客的未来。作为互联网的新产物,威客又是否会起到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作用呢? 从信息时代到知识时代 互联网产生至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30余年了,但追求进步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提高的双重作用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正在向知识时代进化。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区别,我们可以举个小例子,比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我们看到“灯是红的”,这是一条信息。互联网用户真正想从网络得到的不仅仅是这样一条信息,而是“如果灯是红的,那么禁止通行”这样一条具有逻辑性的信息组。很多用户的需求都是类似的,因此互联网进入知识时代的呼声越来越大,对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的出现也备加关注。 Web2.0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Web 2.0的概念始于2001年,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但同所谓的“崩溃”迥然不同,互联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新的令人激动的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不断涌现出来。那些幸免于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有一些共同之处。这些共性成了当今Web 2.0概念的核心。 这里所说的Web 2.0概念的核心,就是“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平台”、“自己控制自己的数据”、“服务非打包软件”、“参与体系”、“高成本效益的可伸缩性”、“复合数据元和数据转换”、“软件高于单一设备层”和“利用集体智慧”。无数新应用相继面世,包括博客、Wiki、SNS、RSS等。威客无疑是其中最新颖的一种,它不但符合人们对互联网提供知识型内容的需求,也继承了Web 2.0的部分精髓。这些精髓不单是为了炒作,更是因为它们是经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检验,被证明有生命力的元素。 威客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积分激励机制和现金激励机制。服务商提供一个网络平台和一个知识库,互联网用户以提问者和回答者的双重角色参与到对知识产品的问答中来,知识在问答中被提问者赋予价值(悬赏积分或现金),服务商从中抽取小部分利润,大部分悬赏被最佳回答者获得。此后知识被存入知识库,用于二次利用,提高服务效率。不难看出,在其它Web 2.0应用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的时候,威客是Web 2.0催生出的新模式。它具备了“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平台”、“复合数据元和数据转换”、“利用集体智慧”等多个Web 2.0核心元素。 威客与博客 每当谈及一个新的Web 2.0应用,我们都不禁想要让它和目前最火热的博客应用做个比较。博客是个人空间,像个家,威客更像个知识产品市场;博客是网络日志,对内容没有限制,威客则要求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必须是有价值的知识产品。仔细观察二者现阶段呈现的特点不难发现:威客、博客各有明显的优势,又各有无可避免的隐痛。从威客来看,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尚处于推广起步阶段,知道的人不是很多,真正接纳和使用的人更少,专业的威客网站往往难破流量瓶颈,人气支撑略显不足。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咄咄逼人的,那就是盈利模式清晰,可实施性很强。从博客来看,其目前最大的优势应该就是前文所说的锐不可当、节节攀升的人气,人气是所有网站成功的基石,而博客面临的问题依然是那个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而导致的“有人气,无财气”的尴尬局面。如此种种似乎都表明博客和威客的格格不入,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表1我们也许更能看清楚这种互补的关系。 同被称为“第四类互联网交互模式”的威客和博客,分别继承了其“先祖”BBS的部分功能,即博客继承了发布信息、自我表达的功能;威客继承了资源共享,互动互助的功能。从技术和客户群体需求层面来看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换句话说,他们采用的技术是共通的,客户群体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他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满足的是同一客户不同方面的需求。从运营方面来讲,博客、威客现阶段的优劣势几乎是完全互补的,博客能给网站带来的高人气,正是威客所需要的。威客能产生的可见的效益,也是博客运营商所想要的。 其实不光是威客与博客有这种联系,其它的Web 2.0应用都应该可以聚合在一起,利用“某些应用”的商业模式产生出更大的价值。目前来看,除了传统的广告和增值服务外,“某些应用”指的无疑就是威客了,可见其商业价值之巨大。 搜索引擎是威客成长的沃土 威客发展需要与其它Web 2.0应用融合,需要强大的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完善的知识表达和管理技术,而这些都是搜索引擎的专长,因此我们看到了google anwser、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等一批基于搜索引擎服务商的威客网站。虽然他们当中大多采用积分激励,但这些网站的人气很高,注册用户和问题量增长迅速。从2005年中国威客模式起步至今,已经产生大约60万的威客用户,其中90%左右产生于“百度知道”这类大型网站。至于问题增长率,我们发现仅就IT相关问题,百度知道每24小时增长8000个以上,新浪爱问每24小时增长6000个以上。 由此可见,搜索引擎是威客成长的沃土。他们可以为威客的发展提供很多养料,逐步培育威客市场,培育用户对知识产品的消费习惯,而不急于实现直接赢利。这对任何一个新兴的互联网应用都是很重要的。 威客让知识升值 虽然搜索引擎对于威客是片沃土,但不能否认中小威客网站对威客发展的贡献,搜索引擎所提供的威客服务涉及面广,就难以做到对专业领域的深入挖掘,中小威客网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由于问题相对专业,迫切性也较强,这类威客网站多数采用现金激励机制,成为威客收费模式的探路者,也是促进知识升值的先行者。 当今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如果知识产品的价值得以体现,这世上又会有多少个Ebay和阿里巴巴涌现出来?其实威客和知识价值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威客模式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规范知识产品的质量,确保知识产品交易安全,才能使得知识产品的价值得以体现;反过来,知识产品的升值又将促进威客模式的成长和成熟。如此相互促进,良性发展,一个巨大的金矿将被一点点地挖掘出来,呈现在无数投资人的面前。 是金子终归会发光 不得不承认,目前威客的发展受到传统观念、信用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束缚,但发展空间仍十分广阔。预计到2007年,中国威客用户规模将增长至900万人,同比增长达到1400%,这将是威客模式从导入期向发展期迈进的第一年。此外威客模式的发展将有如下趋势:商业规模逐步完善、用户知识共享意识加强、专业化垂直网站与综合网站并存、专家模式与分布式模式并存、威客与其他Web 2.0应用融合以及从互联网业务向无线业务延伸。这些都将促进威客模式走向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 威客的投资前景十分乐观。首先,威客的应用领域广泛,制造业、服务业、贸易都涵盖在其中;其次,威客潜在用户巨大,这其中包括了1.1亿的互联网用户和 4.2亿的移动用户;再次,Web 2.0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市场处于转型期,正是威客崛起的有利时机;最后,完善的答案、低廉的价格使得威客模式更具备市场竞争力。 从赢利性看,我们可以根据前文对百度的介绍做个简单分析,百度知道目前用户超过35万,每天数万问题被提出,如果百度将积分转化为虚拟货币,与其它增值服务结合起来,像腾讯一样实现虚拟货币和增值业务的相互促进,那么这将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市场?要知道,是金子终归会发光。 回答者:Rainbow_129 – 试用期 一级 9-3 13:02 wiki概念的发明人是Ward Cunningham。wiki这个字到底是什幺意思呢?根据FAQ的说法,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quick)的意思。实际上 wiki 也真的是既简单又快速,你可以看到 wiki 每天都在成长。 新概念的定义总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wiki 也不例外。先看看简单解释: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还不明白,那就给你看看更复杂、更晕眩的解释: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该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还是有点云里雾里?那就通俗一点:根据 wiki 社群的定义,wiki 是一种提供「共同创作(collaborative)」环境的网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网站上的页面资料。这听起来挺疯狂的,万一有陌生人来网站上乱搞怎幺办?别担心,所有的 wiki 都有「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的概念,你随时都可以找回之前的正确版本;更何况你可不是单打独斗,社群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就在这种相信人性本善的概念下,整个 wiki 社群迅速地成长茁壮。如果你还是很担心,更可以帮 wiki 加入权限管理(Access Control)的机制,保证万无一失。除了版本控制之外,值得一题的是「格式化语法(Formating Rule)」。因为对一般人来说,HTML语法实在是个恶梦,所以 wiki 创造了一套更简单的写作语法,让大家可以专注在写作上。 你还是不明白,那也不要紧,我们就先不要咬文嚼字,还是以一种看热闹的从容心态,先慢慢看下去。 Wiki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最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与内容管理系统关系紧密。第一个 Wiki 网站诞生于1995年,Ward Cunningham 创建的,作为波特兰的模式仓库的模式定义和讨论的交互性场所: ;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ZOG 数据库系统。 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1995年3月25日 维客历史正式开始 1995年5月1日 “模式名单的革新”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维客网站,是对“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一个自动 补充。网站发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区”(pattern community)中获得成功。 该网站定位的演变历程: 1994年 模式社区及其他们的资源和应用; 1996年 普通设计、建筑以及方法; 1997年 从人和组织的角度看待规划设计; 1998年 偏激的规划设计; 2000年 维客本身; 2003年 维客、社会学等 四、Wiki可以做什么? 说法一:wiki可以说是一种建站的工具,wiki考虑让更多人参与建设,因此它的语法与HTML相比要容易的多,几乎与普通写字板编辑文字差不多,很容易上手。w iki最适合做百科全书、知识库、整理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等知识型站点,几个分在不同地区的人利用wiki协同工作可以共同写一本书。我们计划用w iki来编辑一部elearning百科全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与我联系,我们可以共同编辑。 说法二:首先会想到的当然是共笔系统(例如 FreeBSD 共笔 )、读书会、项目开发、写书、翻译、资料整理(例如网站设计资源)、常见问题整理等等,这些本来就非常适合一群人来做。其次你可以想想怎幺样来利用版本控制的功能,例如拿来整理想法(可以时常比对旧版本)、写作业、记上课笔记等等。甚至有人用 wiki 写百科全书喔!如果你还想到可以怎幺玩,欢迎告诉我。 Wiki 是什么做到的? 一 Wiki 使用了简化的语法,替代复杂的 HTML,加上 WEB 界面的编辑工具,降低内容维护的门槛; 二 Wiki 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版本控制,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版本,也可以和以前的版本进行对比,版本控制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又保护了内容不会丢失; 三 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任何人修改和删除,页面内容保持了一致性,因为清除垃圾文字、广告是那么的容易,最终剩下的是最有意义的内容;任何人都可参与,但是最后剩下的是最好的参与者; 六、Wiki的特点 使用方便 1)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幺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 2)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3)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4)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于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有组织 1)自组织的:同页面的内容一样,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也是可以修改、演化的。 2)可汇聚的: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 可增长 1)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 2)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开放性 1)开放的:社群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 2)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访问者观察到。 0

本文来自网络转载,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趣典故立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qq.com进行反馈,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